唇、面、颊部等畸形及缺损多因炎症(主要是走马疳后遗症)、损伤(包括灼伤)或肿瘤切除术后引起。唇颊缺损除可导致外貌缺陷外,常引起功能障碍,诸如进食不便、语言障碍、咀嚼困难以及涎液外溢等等。
唇颊部畸形或缺损整复的手术原则是:
①除外形的整复外,一定要考虑功能的恢复,包括张口度及咀嚼功能。
②除静态对称外应尽量做到动态平衡,这就常常要求应行复合组织瓣转移。
③能用邻近组织瓣转移者,尽量不用远区组织瓣,因其色泽近似,手术也较简便。
[口角歪斜]
口角或颊部因瘢痕挛缩常可导致口角不在一水平线上,从而造成口角歪斜。 因索状瘢痕引起口角歪斜的手术方法主要是瘢痕切除,顺着皮纹方向设计“Z”字成形术。 在非索状瘢痕,也无严重组织缺少的情况下,也可采用唇部及口角邻近组织作“Z”字成形术以整复之。
其方法是: 如口角歪向上,可在患侧上唇近中线处沿红唇缘作切口,延至同侧口角部,再继续弯向下唇,并沿红唇沿向中线伸展,再弯向下外侧皮肤形成一“Z”字切口和“1”、“2”两组织瓣。先切开皮瓣“1”,可达肌层,充分松解瘢痕,此时,上斜之口角一般可降至正常水平。然后,视上唇部由于口角下降后缺损的大小,调整“2”瓣的大小,使之适合缺损部面积。校正无误后即将“2”瓣切开,自皮下分离,转移向上插入上唇下降后形成的创面内,并缝合之。如此则歪斜向上的口角即已下降至与对侧口角平行。下唇部遗留的三角形创面,可在切口两侧稍行潜行剥离后,直接拉拢缝合之。创口经轻包扎加压1天后,可任其暴露干燥,每日清洗,5~7天后,即可间断拆除缝线。 如口角歪斜向下,可用同样原则进行手术。但是采用上唇皮瓣转移向下唇以整复之。
[小口畸形]
口唇的缩小,多发生在严重的灼伤或某些炎症疾病之后,肿瘤切除术后也可引起。小口畸形常使病员饮食、语言、咀嚼、表情等生理功能活动受碍。 小口畸形常用的整复方法是:在口角处沿唇红缘延伸,向外侧皮肤做长短,大小适宜的三角形切口。如为单侧裂过小,三角形的大小及顶端位置可参照正常侧决定;如为双侧口裂过小畸形,则顶端的位置应在两侧瞳孔垂直线上。切除三角切口内的皮肤、皮下组织,肌肉一般不作切除;粘膜则应予全部保留。粘膜切开形成口角,常用有2种方法:
①沿口裂平面将三角形粘膜切开,至三角形顶端止。将此上下粘膜瓣翻转与上下皮肤切口缝合。
②三角形粘膜切开至近三角形顶端时,再加弧形切口,形成3个粘膜瓣。分别翻转向外与皮肤切口缝合。
[唇外翻或内卷]
口周皮肤瘢痕或组织缺损常引起唇外翻;口唇内侧粘膜缺失或瘢痕挛缩则常导致唇内卷。唇外翻或唇内卷均可导致牙外露,口唇闭合不全,涎液常外溢。 轻度唇外翻或内卷可视瘢痕性状、外翻或内卷的程度和部位分别选用“Z”字成形术。“V”-“Y”或“Y”-“V”成形术以矫正之。唯上唇如系条索状瘢痕引起外翻,则以“S”形切开缝合为好,因术后瘢痕较隐蔽。 较严重的而广泛的唇外翻或内卷时,常需选用瘢痕切除、局部皮瓣或粘膜瓣转移。 严重的唇外翻多见于颜面部灼伤瘢痕,对于这类畸形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瓣整复,如因某些条件限制,不能行游离皮瓣整复时,则只能用皮管整复。 唇外翻选用游离植皮时,以选用全厚皮片为好。先将瘢痕切除使口唇恢复正常位置后再行植皮。应注意:
①瘢痕组织必须彻底切除。
②唇的高度或长度应矫枉过正,一般应比正常位置要高或长约0.5cm,以裣植皮后期收缩。
③要注意恢复和重建正常解剖形态包括人中、唇弓以及下唇窝等。
[唇红缺损]
唇红缺损可见于灼伤、损伤,以及口唇已用皮瓣或皮管修复尚待用粘膜形成口唇时。唇红缺损可分为部分缺损与全唇红缺损。 部分唇红缺损,其范围不超过上下唇1/3者,可利用剩余的唇红形成一粘膜瓣,利用粘膜组织弹性推进滑行至缺损部位修复之。
部分唇红缺损限于半侧(1/2)上唇或下唇者,也可选用对侧唇红粘膜瓣带蒂转移法。注意粘膜瓣的长宽比例以不超过3:1为宜;转移时蒂部切不可扭曲过大,以免坏死。如创口顺利愈合,14天后即可行断蒂术。
全上唇或下唇唇红缺损,或上下口唇唇红均缺损时,则主要靠口唇内侧正常粘膜滑行翻转成形。如果内侧粘膜嫌少,翻转后致唇内卷时,可在唇沟内作横行切开,则成一双侧蒂的唇内侧粘膜瓣,滑行翻转缝合于皮肤切口上;唇沟内创面可用碘仿纱条填塞,1周后抽去,自行愈合。
如口唇内侧粘膜不足甚或无粘膜存在时,如已用皮瓣或皮管形成了上下唇,则只有采用颊粘膜游离移植;而最好和最可靠的方法可能是舌粘膜带蒂移植,根据缺损部位,在舌尖部形成带蒂粘膜瓣,直接与形成唇红的创面缝合,2~3周后断蒂,唇红即已形成。本法最大的缺点是在移植期间,病员须禁止说话,而且必须进流质饮食。如上下唇均需移植,必须分期进行。
中国头颈外科网·郭军